氨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如何形成的?)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少养殖户发现池塘水质不好时,会取水样自己进行检测或拿到水产药店去检测,常常发现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或亚硝酸盐的含量很高。池塘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过高,当超过一定含量时,就会对水产养殖动物造成危害,引起浮头甚至泛塘的现象。有一些养殖户并不明白引起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的原因,只是按照技术人员说的方法去做。那么,氨氮和亚硝酸盐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随着水产养殖动物放养密度的不断增加,水产养殖水体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养殖过程中残饵、养殖动物的排泄物等是养殖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导致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
养殖水体中有机物通过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即氨化作用)转化成氨氮,包括离子氨(或称铵离子,NH4+)和非离子氨(或称游离氨,NH3),水体中的氨氮再通过亚硝化反应,形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转化成硝酸盐的过程,这被称为硝化反应;反之,在反硝化菌作用下,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被还原为氨氮,称为反硝化反应。
养殖水体中的NH4+—NO2−—NO3−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常伴随pH的转变:NH4+经过亚硝化、硝化作用和水体中氧化物质的氧化最终生成NO3−;而NO3−和NO2−在反硝化细菌或某些还原剂的作用下还原为N2的总反应方程式:
pH值是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活性的衡量标准。在氨氮氧化、硝化的阶段会引起pH下降,在反硝化、还原的阶段pH会上升。因此,pH值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体中氮氧化(硝化)、还原(反硝化)的进程。
转化过程的快慢和养殖水体自净平衡的能力会受到水体温度、溶氧和有益菌群等因素影响。在养殖过程中,如果水体生态系统达到一定的自净平衡状态,水体氮循环会比较正常,三态氮会维持在稳定状态。一旦氮循环受阻,池塘水体往往出现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的现象,恢复正常的氮循环是控制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的根本措施,否则很容易造成养殖水体出现氨氮和亚硝酸盐反复超标的现象,使养殖水体环境恶性的循环状态。
水质“三态氮”是指氨态氮、亚硝态氮以及硝态氮3种氮源的存在形式,3种形态的氮可以互相转化,“三氮”含量变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之一。其中氨态氮、亚硝态氮超标会对养殖动物产生毒害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主要受溶氧影响,溶氧充足,水体中的有机氮会通过硝化反应形成无害的硝酸盐氮,从而被水体中的植物利用,不会对水生动物造成危害。硝酸盐氮是在有氧条件下,各种形态含氮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氮化合物,通常用以表示含氮有机物无机化作用最终阶段的分解产物。
氨氮在水中主要以离子氨(或称铵离子,NH4+)和非离子氨(或称游离氨,NH3)的形式存在。对水生动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非离子氨,由于非离子氨不带电荷,具有较强脂溶性,它能够很容易地通过扩散穿过细胞膜,降低血液载氧能力,损害其代谢、免疫系统,甚至造成养殖动物死亡高浓度的氨氮会造成水生动物机体氧化损伤、离子浓度失衡,从而破坏动物机体组织结构,导致其生长迟缓、体质变差、抗应激能力下降甚至死亡。在养殖水体中,pH较高,非离子氨的比例会较高;反之,离子氨的比例高。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pH值及水温越高,氨氮的毒性越强。
亚硝酸盐通过水生动物鳃组织的上皮细胞吸收后进入血液后,可以把血液中Fe2+的血红蛋白氧化形成Fe3+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而高铁血红蛋白不具备这种功能,会减少类血液的载氧容量会在血液中逐渐积累,造成水生动物氧化应激,引起多种生理过程紊乱,如缺氧、溶血性贫血和抗病能力下降等,严重时会引起水生动物的窒息死亡。
亚硝酸盐在水体中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溶解在水中的各种氧化剂氧化成硝酸盐,水体氧化性能的强弱可以一定程度上由亚硝酸盐的相对浓度体现,而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也会对水体的氧化性能产生影响,氧化还原电位ORP是水体氧化性能的宏观体现。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可以反映整个系统氧化还原性能的综合指标,养殖水体中存在多种氧化还原电对如Fe3+/Fe2+、NO2−/NO3−、NH4+/NO2−和SO42−/H2S,还有溶解氧(O2/H2O)等,不同氧化还原电对的相对含量不同以及各种氧化还原电对中反应进程的不同都会对水体ORP产生影响,氧化还原电位的电位越高,表示系统整体的氧化性越强。
温度对水体中各种生化反应也有影响,温度升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增加,发生化学反应的有效碰撞增大,反应速率增加。亚硝酸盐可以与氯胺反应生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不同温度下反应产物的生成量不同,25℃时亚硝胺的生成量显著高于低温5℃时的生成量。水体中温度还与微生物生长代谢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在相同温度下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的代谢活力有差异,这导致了在不同温度下水体中亚硝酸盐的积累量不同,如在15~35℃区间内亚硝酸盐积累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N2O的释放量也越高。在秋冬季节,池塘水温的突然变化,也会阻碍硝化细菌的作用,使亚硝酸盐的浓度增高。
养殖水体中的温度、pH值、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到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而且这些因素之间还可以相互影响。其中,除了可以测定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以及温度等因素,在养殖水体中还有许多难以测定的因素影响到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比如各种乳酸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等微生物。
应对方法
1、减少来源,采取适当减料甚至停料的措施减少氨氮和亚硝酸盐的产生。
2、有条件的池塘及时排换水,加入水质优良的外源水,缓解和减轻养殖动物的中毒症状。建议及时使用水青青、赛有渔液肽美等产品,增强养殖动物等活力和抗应激能力,减少氨氮或亚硝酸盐中毒的危害。
3、通过氧化性底改产品改底,配合泼洒增氧剂迅速增加池底的溶解氧,水体中充足的溶解氧可促进亚硝酸盐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
4、急性中毒时,可以采取应急的处理措施,使用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物质,如沸石粉、硅胶、活性炭、海泡石、麦饭石等吸附剂,吸附、凝聚固定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急救效果。氨氮中毒可以通过加量泼洒水青青等产品降低氨氮等毒性,亚硝酸盐可以通过泼洒食盐、氯化钙和氯化镁等氯化物,增加氯离子等浓度,因为氯离子可以通过与亚硝酸根离子竞争氯细胞上的吸收位点降低亚硝酸盐的毒性,这是由于亚硝酸根离子和氯离子都需要鳃小板上的氯细胞进入机体。
5、科学施肥,确保肥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硫酸铵、碳酸氢铵等铵态类肥料尽量不要在溶氧不足、pH值偏高的碱性水体中施用,以免产生氨氮中毒。
6、及时调整水体,适当多开增氧机,促进上下层水体交流,消除水体分层和氧债现象,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7、使用藻多多培养有益藻类形成优势群体,通过藻类对氨氮的吸收,使氨氮向亚盐的转化减少;提高藻类浓度以吸收更多的硝酸盐,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转化,减少亚硝酸盐的积累。这样既能增加水体溶氧量,改善水体生态环境,还能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繁殖,也是养殖动物非常好的天然饵料。
8、施用微生物制剂稳多多等,加快有机物的氨化、硝化过程,降低氨氮物质浓度及危害。这样有益菌形成优势菌群不仅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还可以通过有益菌的新陈代谢,降低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
虽然处理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措施不少,但是如果没有处理氨氮和亚硝酸盐形成的根源,养殖池塘就很可能出现氨氮和亚硝酸盐反复超标的现象,所以要从本质上解决问题,需要根据池塘的实际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处理效果。建议在养殖过程中就做好预防措施:1、定期使用抵青青等底改产品进行底质和水质等调节;2、定期投喂赛有渔液肽美、金肝利胆和独立清等产品,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增强抗病力;3、适时使用聚维酮碘等对水体进行消毒,抑制病原菌等生长繁殖。